完美鑄造的三要素:
1.要有型---好的蠟型及其結構
2.要有金---好的金屬特點及屬性
3.要條件---合理的鑄造溫度及壓力條件
鑄道設計應遵循的原則:
1、 能對鑄腔產生適應的壓力,使液態合金能夠有足夠的充盈能力。
2、 不對鑄件產生變形因素,且能連續不斷地補給合金凝固收縮時所需的金屬液,保證得到輪廓清晰、表面光潔、無缺陷的鑄件。
3、 不使液態合金產生渦流、紊流及倒流的現象。
4、 利于蠟型熔化時外流、燃燒和揮發。
5、 鑄道宜粗不宜細,宜短不宜長。
目前流行的鑄道設計方式有直插式與柵欄式兩種。針對三顆及三顆以上單位的橋體,柵欄式有非常明顯的優點。由于有了橫鑄道,在金屬凝固收縮過程中,可以起到穩固橋體的作用,進而減小變形的風險。在制作過程中,建議采取柵欄式的插接方法。
鑄造前處理——包埋與燒圈
包埋前:
1、包埋時最好是在恒溫的環境中進行,這樣環境溫度和濕度的變化較小,對包埋料膨脹的影響也小,制作出來的鑄件效果就更穩定。
2、按照正確的混水比調拌混合液。
3、先將調好的混合液倒進攪拌杯,再將包埋粉倒入杯中,開始真空攪拌。真空攪拌時間60秒。如果沒有真空,鑄件表面則可能會有小氣泡附著。
4、在蠟型表面用毛刷涂上調拌好的包埋料,在基牙內冠滴滿包埋料,這樣可以有效防止金屬瘤的產生。
包埋中:
1、將包埋圈放在振蕩器上,傾斜45度角,沿圈內壁向鑄圈內注入包埋料。
2、當包埋料沒過蠟型時就將包埋圈從振蕩器上拿下,然后在倒完剩余的包埋料。振蕩時間過久,會使料內產生氣泡。
包埋后:
將包埋圈放在平穩的平面上,在鑄圈完全冷卻下來前不要觸碰(約30min~40min),防止影響內部膨脹。
尤其不能在冷卻前將圈底去除,鑄圈內表面強度若不夠,蠟流出的同時可能帶有包埋料殘渣,鑄鋼時這些殘渣如果被卷進去,就會形成砂眼。
放夠時間,脫圈完畢后,就可以開始燒圈了。
鑄造處理
北苑合金特殊的生產工藝,合金本身雜質少,純度高,熔化起來相對容易。為避免金屬過熔的問題出現,鑄造時要求在盡量短的時間內完成。“大火快烤”是最理想的狀態。
預熱:
包埋圈達到最高溫度后,在保溫的階段可將裝有金屬的坩堝一起放入茂福爐內進行預熱。 這樣能讓合金提前升溫,在加熱時能夠迅速熔化
加熱:
對于傳統的火槍鑄造,火焰的調節非常重要。內焰溫度相對較低,熔鋼時間會長;外焰為富氧區,若長時間將金屬暴露在此區域,會加重金屬的氧化程度。最適合合金熔化的區域為距槍頭約7cm的中焰。除此之外,加熱時以打圓圈的方式,使合金均勻受熱,避免局部過熔的現象出現。直到鑄造前,金屬都要在火焰的包裹中,防止空氣使金屬氧化。當金屬塊已經融化,熔成一團,形殼消失,像鏡子一樣發亮時,立刻鑄造。
目前市面上的中頻鑄造機的加熱圈高度有限,熔化金屬時,坩堝底部受熱更強烈一些。因此在放鋼時要注意數量,避免鋼量太多,造成底部已熔化,上部未變紅的情況。當最后一粒金屬塊完全沉入鋼水中,鋼水的明亮度均勻而白熱光的陰影消失時,馬上開始鑄造。
冷卻:
鑄造完成后,不要人為干預懸臂,使其停止。鋼在鑄進鑄圈后還有一定的流動性,這時突然降低金屬的壓力(旋轉的速度),會導致成型的金屬冠密度不均甚至不足,在后面上瓷時應力不規則釋放。旋轉的懸臂最好能夠自然停止,最少不能低于20秒。
鑄造完成后,包埋圈也應使其自然冷卻,決不能放入水中極速冷卻。這相當于對金屬進行了淬煉,金屬冠的品質無法得到保證。